随性踏歌行:2025年9月12日,我来到哈密,拜访钱金平一家。他们家原是江苏泰州人,父辈三人

哈密 更新于:2025-09-18 08:38
  • 柠檬创意家居
    2025年9月12日,我来到哈密,拜访钱金平一家。他们家原是江苏泰州人,父辈三人1960年支边来到哈密巴里坤,在公社劳动。那是一个响应国家号召、支援边疆建设的火热年代,年轻的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建设祖国的热情,背井离乡踏上这片陌生而广袤的土地。

    初到巴里坤,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他们来了个下马威。这里的气候与江苏大相径庭,干燥少雨,风沙漫天,冬季寒冷刺骨,夏季酷热难耐。住的是简陋的土坯房,吃的是粗茶淡饭,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。每天天不亮,父辈三人就随着公社的队伍出工,开垦荒地、种植庄稼,手上磨出了一层又一层的老茧,肩膀也被扁担压得红肿,可他们从未抱怨过一句。

    在漫长的劳动岁月里,他们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,也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同胞结下了深厚的情谊。大家互帮互助,交流着不同的文化和生活习俗。钱家父辈学会了制作少数民族的传统美食,而当地的同胞也在他们的影响下,对江南水乡的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。

    1982年,分地的政策传来,这在当时是一件大事,整个巴里坤都沸腾了。钱家兄弟三人也迎来了新的生活转变,人均2.2亩地,兄弟三人每户分到十几二十亩地。拿到土地的那一刻,他们激动得热泪盈眶,这意味着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“希望田”,从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规划农事。

    起初,种地并非一帆风顺。他们缺乏种植经验,第一年种下的庄稼,由于不了解当地的土壤特性和气候规律,收成并不理想。但他们没有气馁,到处向有经验的老乡请教,还买来农业书籍,在昏暗的灯光下钻研到深夜。慢慢地,他们掌握了诀窍,懂得了何时播种、何时灌溉、如何防治病虫害。

    随着时间的推移,土地开始回馈他们的辛勤付出。每年的收获季节,麦浪翻滚,瓜果飘香,家里的粮仓逐渐充实起来。钱金平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,他从小就跟着父母在地里劳作,深知土地的珍贵和劳动的意义。

    后来,钱金平到了上学的年纪,父母省吃俭用,把他送进学校。尽管家里的条件依旧艰苦,但他学习非常刻苦,成绩一直名列前茅。在学校里,他也结识了许多不同民族的同学,大家一起学习、一起玩耍,共同成长。

    高中毕业后,钱金平面临着人生的重要选择。他可以选择回到江苏老家,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,也可以留在哈密,继续守护这片父辈们奋斗过的土地。经过一番深思熟虑,他决定留下来。他说:“这里是我的家,我的根在这里,父辈们付出了这么多,我要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好。”

    留在哈密的钱金平,先是跟着父亲在地里劳作,同时也在寻找新的发展机遇。他发现当地的农产品品质优良,但由于缺乏销售渠道,很多都只能低价出售。于是,他萌生了做农产品生意的想法。

    他开始四处奔波,联系外地的收购商,学习市场营销知识。一开始,困难重重,很多人对这个来自哈密的年轻人并不信任,拒绝与他合作。但钱金平没有放弃,他用真诚和优质的农产品打动了一位又一位客户。慢慢地,他的生意走上了正轨,不仅帮助乡亲们解决了农产品销售的难题,自己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。

    如今,钱金平的生意越做越大,他还成立了自己的农产品公司,带动了更多的乡亲增收致富。他的父母早已年迈,却依旧眷恋着这片土地,每天都会在院子里侍弄一些花草蔬菜。

    我在钱金平家做客的这一天,深切感受到了这个家庭的温暖和坚韧。他们的故事,是无数支边家庭的缩影,从最初的艰难扎根,到后来的努力奋斗,再到如今的幸福生活,每一步都饱含着汗水与泪水,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国家的发展。这片土地,因为有了他们这样的建设者,变得更加生机勃勃,而他们也在这片土地上,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。

    对此您怎么看呢?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“关注”,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,感谢您的强烈支持!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