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805416974874
全球首台!中国刚刚传来好消息!
9月22日,北京临一云川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宣布,其自主研发的S1500型浮空风力发电系统在新疆哈密成功完成戈壁试飞,这意味着全球首台兆瓦级商用空中发电系统正式问世。
可能有人还没搞懂这东西有多牛——传统风电得靠几十米高的铁塔扛着叶片转,遇上戈壁里忽大忽小的风,发电效率时高时低,冬天还得担心冻住齿轮箱。可这台S1500不一样,它像个巨型“空中风筝”,能飞到200-600米的高空去抓稳定的高空风,发电功率直接飙到1.5兆瓦,够3000户家庭用一整年!研发团队里的老工程师王建国说,为了搞定这个“风筝”,他们在哈密戈壁扎了三年帐篷,光风筝线的材料就试了17种,最后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,比钢绳轻80%,却能扛住12级大风。
别以为这只是换个地方发电那么简单。新疆的风资源虽多,但大部分优质风场都在远离电网的戈壁深处,传统风电塔运输起来得拆成十几段,光修路的成本就占了总投资的三成。S1500把设备拆成模块化组件,用普通卡车就能运到现场,两天就能完成组装,建设成本直接砍了一半。更绝的是它的智能控制系统,能像无人机一样自动调整飞行轨迹,哪怕戈壁突然刮起沙尘暴,也能在3分钟内收回地面,这可是国外同类试验产品都没做到的事。
研发背后藏着不少“破局”的故事。2021年项目刚启动时,国外企业垄断了高空风电的核心传感器技术,一台进口设备就要800万元,还不提供售后。团队里的90后工程师李萌萌不服气,带着5个人的小组扎进实验室,用半年时间拆解了3台报废传感器,最后基于国产芯片研发出自己的监测系统,成本直接降到80万,精度还比进口的高15%。现在这套系统不仅用在S1500上,还出口到了东南亚的风电项目,让国外企业反过来找他们谈合作。
更关键的是,这台设备补上了新能源领域的一个大短板。传统风电晚上没风就“歇菜”,光伏板天黑也不干活,而高空风昼夜都稳定,S1500能实现24小时连续发电,这对新疆这样的高耗能地区来说太重要了。哈密新能源基地的负责人算了笔账,要是把现有风场的10%换成S1500,每年能多发3.2亿度电,相当于减少28万吨碳排放,差不多是种了1500万棵树的效果。
现在国外媒体都在盯着这个“中国风筝”。德国《可再生能源》杂志专门发文分析,说S1500的商用化让中国在高空风电领域至少领先欧美3年。不过研发团队没敢松劲,王建国说他们已经在研发3兆瓦的下一代产品,目标是飞到1000米高空,把发电成本再降20%。到时候不管是戈壁、草原还是海上,都能靠这“空中发电机”提供稳定电力,这才是真正的“御风而行”。
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
